《北京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实录2022北京新闻中心北京国际消费中心
TUhjnbcbe - 2024/12/16 17:19:00
                            

北京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场

时间:年2月8日上午10:00

内容实录

主持人徐和建(北京新闻中心主任)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北京新闻中心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年7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为了让各位媒体朋友更好地了解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斌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副中心文旅区管理局局长兼通州区副区长杨磊

为大家介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请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介绍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郭文杰: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国务院批准北京等5个城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北京“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阶段性成效明显。

一、构建“四个体系”工作机制,扎实筑牢“四梁八柱”。

一是形成高位统筹、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十组”。建立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商圈和平台企业机制。

二是形成“1+10+17”实施方案体系。市级方案推出消费新地标打造等“十大专项行动”,十个专项工作组、16区和经开区立足各自优势特色及战略定位,推出“10+17”配套实施方案。

三是形成“2+3+5”常态化推进体系。包括“周调度、周调研、周简报”“月部署、月统计、月点评”两个机制,商圈平台、“五子”联动、全媒体宣传三大着力点,“任务、项目、政策、企业、活动”五个清单。

四是形成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围绕国际知名度等六个维度,设定42项监测指标。

二、狠抓“五个清单”统筹管理,圆满完成年度目标。项任务年度目标全部完成,个项目中31个年度项目按期落地,81项政策已出台62项,建立家头部企业政企对接渠道,市区联动创新开展“北京消费季”22大主题余项促消费活动。年全市总消费、服务消费、社零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13.4%和8.4%,消费市场整体恢复至年疫情前水平。

三、聚力“十大行动”全面实施,消费升级成效显著。

多维度协同发力,商品消费提质扩容。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一店一策”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王府井步行街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环球主题公园一期9月开园以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6.45亿元。年家首店(含旗舰店)在京落地,是上年入驻总量的近5倍。6个新消费品牌孵化试点基地挂牌运营。新认定时尚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数量提高到个,个便利店、书屋、药店进驻地铁站。家离境退税商店居全国首位。

多领域统筹推进,服务消费体验升级。数字人民币落地冬奥场景40.3万个,初步完成全市15个信息消费体验中心评定工作。新认证46家企业件“北京礼物”,发布“北京冰雪消费地图”,推出22条北京冰雪主题游线路、10条虎年春节潮玩旅游线路。有效冰面面积不小于平方米的室内标准冰场数量达49块。建成32医院,12所新布局国际学校投入使用。

多举措同抓共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品牌首店、消费季活动、商圈发展、总部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等28项政策。组织第十一届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家企业、近3.3万名员工参训参赛。经开区选取超市(便利店)等10个行业场景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四是多主体同频共振,“北京消费季”影响力显著提升。聚焦购物、时尚、数字等8大消费领域,年带动市场主体开展线上线下商旅文体活动余项,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较年同期增长10.8%,52个重点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5.1%。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以“1+10+17”实施方案体系为主线,紧盯目标任务,坚持清单化管理,高标准推动培育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力争到年,将北京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持人徐和建:谢谢郭文杰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斌介绍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有关情况:

刘斌:媒体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介绍一下北京市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有关情况。

一、扩大文旅消费取得的成效

我们立足北京进入品质文旅消费阶段的时代特征,顺应人民群众文旅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的趋势,深入挖掘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内涵,科学布局并配套完善文旅消费功能区域,努力推动文化旅游和商业、科技、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包括年轻时尚产品在内的优质文旅消费产品供给。

加快文旅消费目的地建设。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密云区、延庆区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前门大街、天桥演艺区、-演艺街区、亮马河风情水岸、五棵松华熙live、古北水镇等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前门大街、三里屯太古里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完善文旅消费供给体系。北京环球主题度假区顺利投入运营,并推出10条“环球主题公园+”旅游线路。实施“漫步北京”计划,围绕中轴线、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推出余条主题游线路;实现北运河(通州段)全线40公里游船通航,打造长城脚下的精品民宿和骑行慢游系统,围绕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燕都遗址和古村古镇古道推出京西南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在你心里红,才是真网红——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向社会发布包括10个种类的近家充满时尚现代感的文旅消费网红打卡地;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首次推出北京红色旅游地图,发布9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紧扣冬奥主题,加快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举办北京冰雪文化旅游季,推出20多条冰雪主题精品线路和北京冰雪旅游地图。

恢复文旅产业市场活力。年举办的北京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推出十大类45个文旅重点项目,形成投资意向近亿元。同年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协议总金额7.28亿元。持续举办“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大赛,推出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商品、纪念衍生品、文创科技商品四大主题共件商品,家企业成为“北京礼物”授权企业。

二、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提升国内来京游客和本地市民的文旅消费,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文旅消费。

一是顺应科技化、定制化、时尚化文旅消费新趋势,实施反映北京特色的“微旅行”“微度假”——“文旅消费五十百百千”工程。具体说,就是推出5个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科技赋能文旅新消费项目、推出10个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文旅消费宣传品牌、推出个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条特色游主题游线路、推出总长0里(公里)的高品质骑游观光线路。

二是实施“休闲品建-发现北京之美”文旅资源开发专项行动,在北京的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将分类梳理体现城市特色的经典建筑,讲述这些建筑背后故事,推出“见历史、见文化、见艺术、见科技、见人物、见故事、见数字、见影像”的北京建筑“新京八见”。让市民和游客在休闲中,通过品读建筑,感受城市之美。

此外,我们还要发挥好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作用,增进北京与世界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做好准备。谢谢大家!

主持人徐和建:谢谢刘斌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深入推进体育消费工作的情况:

孟强华:年,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市体育局统筹推进体育消费工作,顺利完成年度各项任务。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全民健身服务持续完善。出台多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政策,统筹推进工人体育场改造、副中心城市绿心体育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建成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创建41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成功举办首届“社区杯”足球赛,精心组织全民健身体育节、体育大会等市级及以上赛事活动0余场次,直接参与人次达到万。组织开展在线健身服务,受众约1.38亿人次。

二是冰雪运动发展全面发力。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冰面数量达到49块,超额完成年目标。北京男女冰球双双夺取全国锦标赛冠军,实现历史性突破。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组织第七届市民快乐冰雪季,参与人次达到余万。

三、体育赛事稳妥有序筹办。主动服务冬奥会8个项目测试赛和国际训练周任务,成功举办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城市副中心马拉松等重要赛事。积极对接国际体育赛事在京举办事项,做好赛事引进工作。

四、体育产业发展谋新局开新篇。组织制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成功举办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推出60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市场主体达到1.6万余个。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6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1%。

五、大力引导促进冰雪消费。以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引导促进冰雪消费。成功举办第八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和年北京冰雪消费节活动。1月以来,全市发放冰雪体验券超过4.65万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冰雪消费。1月底,市体育局联合高德地图研制的“年北京冰雪消费地图”上线发布,提供数字智能消费引导服务。高德地图为市民提供“千万专属打车补贴”,鼓励冰雪消费。春节假日期间,冰雪场所开放54家,接待人次74万,同比增加%。另外,冬奥会特许商品销售也出现“一墩难求”的火爆场面。

二、下一步举措

一是深入推动冰雪消费。喜迎冬奥,持续组织好第八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和年北京冰雪消费节活动。另外,筹备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完善青少年冬季项目U系列赛事体系,举办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和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

二是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和副中心城市绿心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新建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维护更新0处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办好全民健身体育节、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坚持线下线上联动,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生动局面。

三是积极筹办重大赛事。积极稳妥筹办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加快推进亚洲杯北京赛区筹备工作。积极申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等赛事,鼓励市场举办高水平商业赛事。

四是持续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进一步调动整合全市“三大球”资源,加强对“三大球”职业体育俱乐部支持,激励俱乐部打好年度联赛。联合津冀举办百队杯足球赛等足球品牌赛事。推进落实体教融合,举办中小学生篮球冠军赛、排球锦标赛等赛事。继续举办“社区杯”和各项市级足球活动。

五是不断丰富体育消费促进活动。办好第三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筹办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积极筹划国际体育用品展,鼓励商业会展在京举办。组织开展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消费系列品牌等评选工作,促进体育消费。

年,我们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国家全民健身典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体育产业等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徐和建:谢谢孟强华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介绍朝阳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的相关情况:

杨蓓蓓: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朝阳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的相关情况。

去年7月,北京市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五个城市之一。朝阳区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为目标,研究制定了《朝阳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行动计划》,建立了“品牌+项目”清单化管理、“国内+国际”一体化推进、“产业+区域”协同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快传统消费转型升级,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半年多以来,朝阳区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过程中,大力推进,多措并举,取得了一些新的工作进展。

第一,商圈交通联通持续推进。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商圈连通网络。CBD商圈交通综合治理已完工,治理面积约4平方公里,涉及33条道路;三里屯商圈一期交通改造工作已完成,包括工体北路辅路施划上落客车位、人行过街横道改造升级、更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合生汇区域的交通整治已完成,通过交通治理加强商圈间的联通,进一步打造消费版图,优化营商环境。

第二,商业品质业态加速升级。强化科技赋能、文化赋能,打造SKP-S、三里屯#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三里屯商圈通过对太古里西区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首店经济、旗舰店经济集聚功能,丰富品牌层次,持续引领消费潮流。蓝色港湾西广场公共空间提升与河岸景观衔接工程顺利完成,颐堤港二期、郎园Station中央站台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美克洞学馆成为全新的文化休闲体验打卡地,这些地标性商圈的改造提升将进一步激发传统商圈发展活力,以商圈升级带动全域消费升级。

第三,市场消费环境有力提升。举办“潮朝阳新消费”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消费品牌和系列消费活动,打造新消费模式,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互动的浓郁消费氛围。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发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扩容至6家,推动奥运村、望京及地铁1号线、6号线大望路、十里堡、青年路区域,形成一批特色餐饮街区。

第四,消费品牌孵化全力启动。积极培育新消费品牌,打造多个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创新推出首创?郎园Station、望京小街和三里屯#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在孵品牌30余个。举办4次新消费品牌孵化论坛和闭门会议,推动观夏香薰、泡泡玛特、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与场景、资本的加速对接。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阶段、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朝阳区将按照北京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区的总体部署,结合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发展特点,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朝阳区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有力支撑北京市高质量发展。

我今天就先介绍这么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录2022北京新闻中心北京国际消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