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按照案值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最低不少于元。”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明确把针对所有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举报纳入奖励范围,进一步调动群众举报积极性,扩大群众举报范围,持续强化社会监督对打击违法违规问题的重要作用,切实织密基金监管网,有效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医保基金是病有所医的关键一环,跟大家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关,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然而不断出现的欺诈骗保行为给基金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极大威胁。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打击欺诈骗保的力度,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鼓励群众共同参与监督。年,国家医保局和财政局印发了《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建立起对举报欺诈骗保进行奖励的制度,群众的监督意识不断提升,各地举报奖励人次、奖励发放金额、查处违规金额逐年增加,根据相关群众举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违规金额1.58亿元。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部分骗保行为“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手段更加隐蔽、造假更加专业、形式更加多样。近日,医院被曝虚构治疗和药品费用:一八旬老人住院半年花费了70多万元,然而结账明细显示,雾化吸入次,但用于雾化吸入的药只有48次的量;静脉采血次,而血液化验收费只有12次。南京市医保局通报确认该院通过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万多元。此外,医院通过过度诊疗、超标准付费等方式骗取医保基金,增加了医保部门发现的难度。
大家的救命钱,就要大家来监督监管。揪出潜藏的违规活动,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离不开群众的举报和监督。奖励办法是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新思路,是调动群众力量打击骗保行为的新动员。当然,积极举报不是为了奖金而举报,更不能为了举报而举报,举报信息需要真实可靠,举报人伪报材料、隐瞒事实的,也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依法举报,合法举报,让骗保行为得到惩处,让医保更好地发挥作用,才是举报的意义所在。办法给打着骗保算盘的单位和个人提了个醒,不要高估自己瞒天过海的实力,更不要低估群众雪亮的眼睛,别等到“隐身衣”被掀开才追悔莫及。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张悦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