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爱足球”北京城市联赛·第35届北京晚报中赫国安百队杯足球赛西南赛区的房山北方温泉会议中心赛场边,一支以女生为主的球队吸引了本报记者的注意。要知道,今年百队杯11岁以下各组别是不专设女子组的,所有参赛队伍都可以是“男女混合队”,但往往在赛场上看到的都是一水儿的男孩儿队,女生即便有,也不会在队中占多数。
“在这个年纪,女生也不比男生差。”韩村河中心校的张老师笑着说,“再大个一两岁,男孩在身体和素质上的优势才显出来呢!”张老师是这支韩村河U10队的家长。队里的孩子都来自韩村河镇曹章村。他的儿子在队中踢球,他本人也是足球运动的爱好者,知道学校的关教练一个人带一群孩子不容易,就过来给帮个忙,打个下手。但孩子和张老师看法不同。队中踢中后卫的小家伙李傲,听到在聊这个话题,就跑过来嚷嚷了一句说:“女孩儿多,可吃了大亏了!”这支队伍10个孩子,只有4个男孩儿。出场5名主力队员中,3个男孩儿,2个女孩儿。张老师的儿子张至峻坐在场边,场上有队员需要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他就会被替换上去。听爸爸称自己为替补,小家伙还不太高兴,生气地望了爸爸一眼。原来,他是学校乒乓球队的队员,但张老师喜欢足球,就让他也参加了球队。“毕竟足球是个对抗项目,也是个团队项目。”张老师说,“我觉得这个项目能够培养真正的男子汉。”别看不是先发主力,但小至峻对自己的要求挺高,“我觉得自己踢得不好。”被替换下场后他说,“还可以踢得更好一些。”
“我们去年的那支队,也是女孩儿多。而且只有6个孩子。”带队的关教练说,“学校孩子本来就少,符合这个年龄段又适合踢球的孩子就更少了。这些女孩子多数都是学校田径队的。”关教练有一个设想,他希望等这支韩村河U10队的女孩子再长一岁,和上一个年龄段的女孩子们组成一支真正的女足,去参加U13组的女足比赛。“岁数上吃点亏。”他笑笑,“但问题不大。”在关教练看来,这些孩子虽然接受足球训练的时间不长,但都是非常喜欢足球的。“队里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跟着来。就把孩子户口那一页,从集体户口上给取出来了。”正因为如此,关教练在场边指挥时,让每个跟着来的孩子都能上场去踢一会儿。“曹章村是北京最南边的一所小学,出了校门往南再走两里地,就到了河北省界。我们来这单程也要一个多小时。”关教练说,“但孩子们热情都很高,从我这儿尽可能给他们上场机会。”
韩村河U10队这一天比赛的目标就是进一球。而4号小姑娘陈卓帮全队完成了这个心愿。在队里另一位姑娘射门,对方守门员脱手后,陈卓跟进补射完成了破门。“我特别高兴!”她笑着说,“当时看到球到了门口,我特别紧张,特别紧张,生怕自己赶不上这个球!”
本报记者李远飞
《百队杯》孩子们的天空孩子们的天空,也许我们永远不懂,但是成人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天空充满色彩。年“我爱足球”北京城市联赛·第35届北京晚报中赫国安百队杯足球赛,也就是著名的百队杯赛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这里让参与进来的孩子们非常快乐,有时候这已足够。
独自去闯荡
就在位于北京西南郊区的高鑫青训基地正在举办着今年百队杯的部分比赛,一大早就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唧唧喳喳,孩子们一出现,场面肯定热闹,相继来到这里的孩子们不断地相互打着招呼。“嘟嘟,我来了!”,“圈圈,等等我!”,不少足球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教练也来到这里。
虽然“二孩”*策已经出台,也有不少家庭选择了要第二个孩子,但大多数家庭还是选择一个孩子。于是,这些独生子女一出现,除了父母以外,跟随前来最多的还是奶奶或姥姥,当然也有全家“隆重”出席的情况,唯一的孩子真是大宝贝。孩子们在踢球,家长绝对是另一番风景。
《一生何求》是曾经著名的一首流行歌曲,记者早晨看到身穿“一生和球”四字球衣的小男孩,他叫关博文,是一个小胖子,可爱的关博文笑容常在,一直和记者聊着球。关博文年仅6岁,他说自己踢球的俱乐部名字叫“一生和球”。一会儿,关博文兴奋地就跑了过去,因为他的小伙伴儿来了,也是一个6岁小男孩,叫刘思喆,也是“一生和球”俱乐部的小球员,刘思喆的父亲刘志勇开车将他送了过来。
刘思喆比较瘦,但很有活力,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踢足球,踢球之后变化很大。但是说到具体的变化,刘思喆一时又说不出来。还是父亲刘志勇替儿子做了解释,他说:“首先家长当时有兴趣,我们也鼓励孩子多从事户外运动,锻炼身体,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另外,我们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集体,这对他都是很好的锻炼。孩子现在感冒少了,意志品质得到了加强,那天自己发烧38度,还要去比赛。赛场上对抗免不了,摔倒也是常事,但在拼抢中锻炼自己。而且经过踢球,孩子也认识了不少好朋友。现在一说不去训练足球了,儿子就不高兴。”
刘志勇是一个“70后”,要孩子比较晚,他对《一生何求》这首歌很熟,《一生何求》代表着曾经的时光符号,如今的“一生和球”小球队是儿子的最爱。他说,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闯荡,这对儿子的成长很重要。
足球是一种教育
如今在百队杯赛场,众多小足球俱乐部参与的孩子非常多,记者在现场特意看到了一支来自地地道道的学校组织的小球队,他们来自大兴区魏善庄第一中心小学,除了家长以外,校长老韩也陪孩子来到高鑫青训基地。
吸引记者的是这些孩子男女混搭组队比赛,球衣上印有“魏一小生命律动”字样。韩庆旺校长也是一个敞亮人,他和记者讲述了小球队的故事。他说:“孩子们都是五六岁大,现在他们还没有上学,只是在小学里上学前班,逐渐熟悉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孩子们挺听话的,活泼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也喜欢踢足球,我们就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这些孩子们基本上都在上幼儿园,而幼儿园孩子比赛机会很少,很多赛事没有为这个年龄段设置单项。于是,咱们北京晚报百队杯赛就是一项特别珍贵的比赛机会,让孩子们参加这样的比赛,我们都特别珍惜。”
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别看仅是幼儿园,水平还真可以。原来,学校聘请了外面的足球教练,来带学校里的孩子踢足球。高教练就是带他们的教练,他说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五人制比赛开始锻炼他们,这样的比赛互动性反而更强。
韩校长说:“我们外聘了足球教练,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能够接受最专业的足球规范训练,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学习踢球少走一些弯路,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受伤。”学校这样做,是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规范化管理和锻炼,懂得如何遵守规则,足球也是一种对孩子的教育。
韩校长说:“和校外足球俱乐部收费不同,我们是免费教学,终归是学校,育人是第一要素。我们的初衷就是为足球培养更多的好苗子,哪怕大多数孩子不可能走上足球职业道路,但也可以增加足球人口,从而带动家庭良好的积极的氛围,营造社会好风气。”韩校长感慨,现在爱看球的人比过去少多了,这次世界杯主要的观赛人口基本上都是“70后”和“80后”。孩子们从小踢足球,对足球有感情。足球运动有身体接触,而且要经历各种环境考验。
就说下大雨那天,孩子们冒雨比赛,家长们打着伞在雨天里给孩子们助威,这对孩子和家庭都是教育,许多知识不仅仅是在课堂。韩校长表示,在不同环境下比赛,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很好的锻炼,搞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孩子的成长需要体育,体育是对孩子身心全方位的教育。
魏善庄第一中心小学搞了10年的足球教育,现在魏善庄小学、中学一条龙足球教育,如今有的孩子已经和北控足球俱乐部签约了,许多孩子也上了大学。韩庆旺说:“这些孩子是幼儿园教育,我们没有打破孩子性别界限,因为这个时候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差距并不大。而且,女孩子玩足球更少,我们就是鼓励女孩子踢足球,培养她们的兴趣。当然,我们也未必让孩子走上专业足球之路,就是让孩子有一项技能,锻炼意志,接受良好的足球教育。”
快乐如此简单
还是魏善庄一小生命律动小球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人们忍俊不禁,场上踢球的人乐此不疲,场下看球的小队友也是各有乐趣,快乐竟然如此简单。
女孩苗艺萱个头最小,如今才5岁,还在上幼儿园中班,在比赛时作为替补队员坐在替补席。你还别说,男女孩混合组队的魏善庄一小足球队的水平还真可以,他们一直不断在进球,对手全是男孩子。再看这个苗艺萱小朋友,在场下和别的小朋友做*脸、开玩笑,一刻都不停歇。
正因为他们都是幼儿园小朋友,安静地坐下来的难度很大,而要让这些孩子的精力全都集中在球场上,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替补席上的小朋友们不断侃着大山,至于内容,反正记者是真听不懂。一会儿,小朋友苗艺萱主动和记者聊起了天儿。她说:“我还喜欢跆拳道、画画,我还喜欢上学学习。对了,我还喜欢舞蹈,舞蹈和画画是我最喜欢的。”说到踢足球,苗艺萱说:“踢球很好玩,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所以我也喜欢踢足球。”接着,苗艺萱说:“我喜欢小白兔,小白兔特别可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苗艺萱唱起了歌谣,还扮装成小白兔跳了起来。
孩子的语言里没有多少功利,哪怕进球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不一会儿,教练招呼苗艺萱做好登场准备。这个时候,苗艺萱赶忙答应下来,还问旁边的小朋友,咱们进了几个球了,队友直说自己也不知道,似乎场上和他们没有关系,仿佛来到这里就是在玩儿,什么东西都能让他们找到快乐。当苗艺萱登场后,记者还真没想到,刚才就是这样一个幼儿园活蹦乱跳的小女孩,进球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这才是快乐足球。
刚才进球王下来终于可以歇息了,她居然也是一个女孩,还戴着队长袖标。说起6岁的队长董润姿,男孩子们都树起大拇指,说她的球可好了,进攻很厉害,没有她进不去的球门。独生女董润姿说:“我很喜欢踢足球,踢足球特别好玩,我经常踢球,但很多孩子不和我踢。”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太愿意和这个“小球星”踢球呢。董润姿奶声奶气地说:“我也不知道。”旁边的男孩子们说:“她踢得可猛了,我们都挡不住,像动物世界里的猎豹,谁敢和她踢呀,太伤害自尊心了。”
对于孩子们而言,百队杯就是这样快乐,快乐也来得如此纯粹简单。
本报记者孔宁
本报记者刘平摄
本报编辑孔宁
阿尔巴尼亚少年的百队杯初体验“我可能是第一个在百队杯上进球的阿尔巴尼亚人吧。”说这话的,是倾城FC队的14号球员盖瑞,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他,在第35届北京晚报中赫国安百队杯足球赛南部赛区的首日比赛中,打进了一记精彩的直接任意球。
盖瑞虽然只有16岁,但绿茵生涯已有10多年——3岁时,他就在家乡初登绿茵场,“小时候第一次踢球就入迷了,我喜欢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盖瑞6岁那年,跟着外交官父母一起来到北京,在顺义区的国际学校读书期间,他加入了校足球队,在异国继续着自己的足球梦。
上学期间,盖瑞每周要随校队训练4、5次,再加上2次力量训练,一周都不闲着。不过,踢球的人都知道,练得多了,自然渴望比赛,“以前我在北京踢过一些练习赛,但像百队杯这么专业的,还是第一次。”
盖瑞能踢百队杯,还得感谢他的丹麦同学王达。去年,王达在百队杯上与倾城FC队过招后,被这支打法清晰、纪律严明的球队深深吸引。赛后,王达毛遂自荐加入倾城FC,并在今年把盖瑞与另外一名巴西同学介绍进了球队。
得知自己能参加百队杯,盖瑞非常兴奋,“我知道百队杯是北京青少年最重要的比赛,阿尔巴尼亚一般都是组织各俱乐部的青年队比赛,这样的纯业余赛事很少。”
倾城FC队领队兼教练于林告诉记者,他们的队员最初都是相识于野球场,然后通过吸收“朋友的朋友”不断壮大,盖瑞加入后,立即就和队友们打成一片,“这孩子技术非常好,个人能力没得说,你别看他瘦得跟麻杆似的,但是特别会用身体,在场上不吃亏。就是他与我们一起才踢了3个月,配合还没那么熟练。”
正因此,在倾城FC队的首场比赛中,盖瑞并未首发出场,不过,在场下的他一直在认真地观察形势,并做着准备活动。下半场比赛,盖瑞作为替补前锋登场。出场后的他非常兴奋,球队进攻时,他迈着一双长腿,灵动飘忽地穿插在对方后卫之间,不时为队友送出妙传;球队防守时,他永远不知疲倦,一次次地从前场回追到后场……比赛快结束时,倾城FC队获得了一次前场任意球机会,盖瑞踢出的皮球在球门前突然下坠,对方门将扑救不及,只能目送皮球入网。这记精彩的进球帮助倾城FC队以4比2锁定胜局,拿下开门红。
“第一场百队杯感觉很好!”赛后,满身雨水和汗水的盖瑞和队友拥抱庆祝,也会在拍摄合照时与大家一起用中文开教练的玩笑。谈起进球,他说:“每次训练结束后我都练习任意球,已经练了几百次了,这个进球我并不觉得意外。”倾城FC队队长郭炳旭认为,盖瑞的百队杯“处子战”发挥得不错,他的加入让球队的实力更强、打法更丰富,“他的天赋确实很高,身体素质更好。”而在盖瑞看来,虽然中国球员在身体上不如外国球员,但他们在场上更聪明。
与中国的足球少年们一样,盖瑞也有一个“职业梦”,他希望自己成年后,能加入一支阿尔巴尼亚球队,成为职业球员,“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加入中国俱乐部。我的偶像是曼联队前锋拉什福德,他18岁就能踢英超了,我很羡慕。”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上,盖瑞最支持的球队是克罗地亚队,“克罗地亚与我们国家很友好,我也有很多克罗地亚朋友。我希望阿尔巴尼亚队能打入下届世界杯,年我们就打进过欧锦赛。”
在北京10多年了,盖瑞也常常到工人体育场给北京国安队加油,“工体每场比赛都能来那么多人,太不可思议了!”当得知百队杯决赛阶段比赛将在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进行时,盖瑞眼前一亮,“好吧,今年我们一定要争取到奥体踢比赛。”
京报集团记者赵晓松文并摄
本报编辑孔宁
以上内容来源:北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