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6页,8页,都市报未来的困境,远不止不
TUhjnbcbe - 2020/12/21 1:14:00
辽源红五星互通立交改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 http://www.liaoyuanshizx.com/lysxc/9552.html

报业不景气,已非一日,但近年愈衰。国内经济的下行和新媒体的分流,也令报业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走向“断崖式”下跌节奏。

前段时间,舆情官所写媒体转型的那篇文章,相信各位看官已经明了,那些改革走得稳,走得扎实的,往往都是*报。而受纸媒下跌这股寒流影响最大的,则是各地的都市类报纸。

如果你还有看报习惯的话,翻翻手边的报纸吧,业界颇有名气的《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目前也只有8页,十几二十个版面。

要知道,年,《羊城晚报》扩版,单单常规版面就有36-40版,看来都市报的厚报时代已经过去,都市报面对新媒体的攻城略地,现状并不容乐观。

可以说,都市报版面数的不断缩水,这恰好是纸媒下行困境最明显的表征。

新媒体稀释,都市报“断崖式”下滑

都市类报纸是新中国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其在改革开放早期阶段对僵硬呆板、以舆论宣传为主要任务的*报体系固有的传播缺陷是重大弥补和有益冲击,甚至改变了长期形成的报纸话语体系。而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崛起,都市报的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根据世纪华文对全国70个城市的报纸零售终端(包括报刊亭、报摊、便利店、超市、书店等)的监测数据显示,年,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年相比下滑了46.5%,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年零售发行下滑50.8%

同时,根据中国报业协会对年度全国报纸印刷量的调查(这次调查共有中央各报、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部分地市报纸印刷单位共计家。)统计,年耗用新闻纸万吨,较年的万吨降低15.74%。相比年下降了31.76%。

此外,从年开始,报纸广告连年大幅下滑,到年报纸广告的降幅很快就成了两位数,为-18.3%,年的情况更是严重,下滑达35.4%,“断崖式下滑”由此而来。进入年,情况也不容乐观,年上半年的报纸广告的花费同比下降41.4%,广告资源量同比下滑了40%。

都市报是*报改革的产物,市场化一直是其标签,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导致报纸经营能力的下滑,报纸广告版面的减少,以及报纸发行量的下滑,都市报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压缩成本支出无疑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都市报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瓶颈期。

多重困境,改革乏力

在纸媒普遍低迷之时,为何都市类报纸的问题比其他种类的报纸严重得多。

首先,新媒体稀释,内容优势式微

都市类报纸的早期的特征,与现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市场化程度高;内容上以社会新闻、时尚、娱乐、服务见长;以舆论监督、暗访压底,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但是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其利用互动和海量的特征,替代的都市报的部分内容优势,比如:舆论监督,微博是反腐的重要阵地。

如今都市报的内容甚至成为网上内容的二次传播者,把网络上的新闻稍微整合处理一下,就排上版面。都市报与网络同质化的结果就是内容影响力式微,吸引力下降。

其次,体量大,产能过剩

都市报作为日报,在投资规模,日常开销等方面需求颇大。经营不善,往往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困境,以休刊的《生活新报》为例,累计投入“近2个亿”,尚欠纸厂多万,税务局多万。

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广告收入巨幅下跌,要维持如此庞大体量的运作,实在是困难重重。此外,产能过剩也是导致都市报困境的原因。

中国的日报(按每周出版四期以上的国际统计口径)数量约占报纸总数的一半,约多种。其中,各级*报和专业日报约再占一半,其余皆为都市类报纸。

对很多大中城市而言,都市报的数量都超过*报等其他日报。如广州的*报只有南方和广日两种,都市类报纸却有4种以上。同城多份的都市类报纸,目标受众、市场覆盖、报道内容、编辑风格、盈利模式都很相似,市场需求有限,供大于求,都市报内部必然进行一场厮杀,优胜劣汰。

最后,营收模式单一,新媒体形态又无法带来营收增量。

都市类报纸的营利一直依靠广告,房地产和汽车广告是最为重要两大广告源,在都市报的*金年代,广告收入丰厚,这种单一的营收模式足以自给自足。

据了解,那时年广告收入超过亿元的都市类报纸,最保守估计也至少有60家,仅北上广深就超过15家。年,《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上冲8亿元新高,《京华时报》《北京晨报》也达2亿元,《成都商报》约4.5亿元。

后来,广告开始大幅下滑,年房地产广告的投放同比下滑44.8%,而交通下滑46.0%;报纸广告的第三大类型医疗广告的下降幅度也达到48.9%。

此外,传统媒体实施媒体融合,运作新媒体已经持续很多年,但是,很少有找到稳定赢利模式的。

《楚天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陈红彬介绍,《楚天都市报》办的新媒体影响力都非常大,微博账号的粉丝量现在是多万。都市网的影响力也很大,移动的传播力在全国纸媒中排在前列。但不管怎么做,这些新媒体产品怎样实现赢利,确实都还不够。

一家晚报老总坦言:“年上半年,报纸相对于去年减少的广告达到了万,但是,运作新媒体所做的增量则只有20万,这20万甚至包括报纸与新媒体一起搞活动时,从原来报纸广告盘子里分成的那一部分。”

一方面,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主业营收在剧烈下滑;另一方面,是传统主流媒体运作的新媒体无法获得足够赢利能力。都市报的变革之旅看来困难重重。

思维革新,有内容优势,更要有平台优势

“两微一端”已经成为媒介转型的标配,都市类报纸纷纷建立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抢占移动互联网的接口和入口,但为什么客户端的下载率低,用户反应平平?主要在于形式改变但内涵没变,缺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即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来思考媒介融合,例如即时传播、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用户体验等等,总之,即时,甚至提前量地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一方面,新闻采编流程的一体化,媒体组织架构一体化。目前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探索,主要在流程再造上寻找突破口,建立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形成团队工作的合力,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同时调整现有的媒体组织结构,打破传统传统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各自为*的局面,必须建立起类似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门,来合并、打通采编的各个流程。

以温州都市报为例,其年建立“中央控制室”,年提出“通过‘三大再造’实现媒体融合”。其做法是将记者采写的新闻信息与网络核实过的本地信息第一时间分发到温州都市报的网站、视频、

1
查看完整版本: 16页,8页,都市报未来的困境,远不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