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感染?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1月16日晚,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揭晓,6条年度“科学”流言被一一“粉碎”。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梳理出错误联想、量变质变、成见效应、断章取义、借“技”卖货、夸大其词等六大谣言套路,引导公众理性质疑,独立思考,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科技报社承办,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并得到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晚报、蝌蚪五线谱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活动现场,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中医院主任医师梁建伟,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尹璋琦,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医院内科临床部主任医师吴海云分别揭晓了过去一年中六类“科学”流言,并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感染”(错误联想)、“吃芹菜可以降血压”(量变质变)、“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成见效应)、“量子计算机已经可以取代经典计算机”(断章取义)、“‘手机信号增强贴’能增强信号”(借‘技’卖货)、“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夸大其词)等流言逐一进行了批驳,并将流言投入对应类别的“流言粉碎桶”中。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媒商实验室首席专家李颖认为,在知识分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摆脱迷信、愚昧,避免上各类科学谣言的当,必须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规律,分析谣言“套路”,以科学方法追求新知。自年开始,北京市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每月“科学”流言榜,并举办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提升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发起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科学辟谣、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每月“科学”流言榜7年来共评选并发布辟谣内容条,上百位各领域权威专家参与了解读工作。来源:北京市科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